“文献:AGN”的版本间差异
跳到导航
跳到搜索
无编辑摘要 |
无编辑摘要 |
||
第14行: | 第14行: | ||
:先基于SDSS/FIRST(NVSS)选出radio-loud AGN,然后按照发射线强度选出高激发High-excitation(HERG)和低激发(LERG)的radio-loud AGN. |
:先基于SDSS/FIRST(NVSS)选出radio-loud AGN,然后按照发射线强度选出高激发High-excitation(HERG)和低激发(LERG)的radio-loud AGN. |
||
:HERG的是quasor-mode,比较大的L/Ledd:有cosmic evolution,高红移更多,用V/Vmax方法判断(存疑),宿主星系偏晚型。 |
:HERG的是quasor-mode,比较大的L/Ledd:有cosmic evolution,高红移更多,用V/Vmax方法判断(存疑),宿主星系偏晚型。 |
||
:LERG的是radio-mode,: L/Eedd~0.001, cosmic演化不明显,宿主星系是早型。 |
:LERG的是radio-mode,: L/Eedd~0.001, cosmic演化不明显,宿主星系是早型。 |
||
==MgII absober== |
|||
*Menard et al. (2011) arXiv:0912.3263 |
|||
发现MgII absober的等效宽度和对应的absorber的[oII]光度之间的一个正相关性。 |
|||
[oII]光度是由光谱叠加基数得到的一个平均值。 |
|||
M11解释这个说明了 MgII absober和恒星形成率的相关性。从而支持MgII absober是由恒星形成导致的outflow模型。 |
|||
除此之外,M11还发现MgII absober的空间密度follow cosmic star formation history, 从而进一步 |
|||
论证与SF相联系的outflow 模型。 |
|||
*arXiv: 11110.3321 (Lopez & Chen) |
|||
认为M11得到的相关性可能是选择效应。 |
|||
在它们的模型中,MgII absorber是通过星系晕产生的,证据是MgII的EW和星系的projection distance成反比。 |
|||
在这个模型中,如果projection distance 大,测得[OII]的surface density同样偏低,也就造成和MgII的相关 |
|||
性。对于MgII follow cosmic star formation history, 他们argue MgII absorber follow的是质量晕,从而自然follow cosmic SFH. |
2013年12月19日 (四) 06:32的版本
- arXiv:1202.1662
- Choi (2009)发现 most AGN of SDSS在late type galaxy 当中?
- data: SXDS (Subra XMM Deep Survey) > 1 deg ^2
- 多色测光得测光红移 分布:0<z<3
- morphology: Sextractor 分展源还是点源。
- 用galSVM来分形态 (IDL写的),高红移,低信噪比
- 基本原理是拿低红移的图像scale到高红移,然后训练。
- 问题:高红移星系和低红移星系一样吗?
- 结论:非常的不impression
- radio loud AGN的两种类型by P.N. Best arXiv: 1201.2397
- 先基于SDSS/FIRST(NVSS)选出radio-loud AGN,然后按照发射线强度选出高激发High-excitation(HERG)和低激发(LERG)的radio-loud AGN.
- HERG的是quasor-mode,比较大的L/Ledd:有cosmic evolution,高红移更多,用V/Vmax方法判断(存疑),宿主星系偏晚型。
- LERG的是radio-mode,: L/Eedd~0.001, cosmic演化不明显,宿主星系是早型。
MgII absober
- Menard et al. (2011) arXiv:0912.3263
发现MgII absober的等效宽度和对应的absorber的[oII]光度之间的一个正相关性。 [oII]光度是由光谱叠加基数得到的一个平均值。 M11解释这个说明了 MgII absober和恒星形成率的相关性。从而支持MgII absober是由恒星形成导致的outflow模型。 除此之外,M11还发现MgII absober的空间密度follow cosmic star formation history, 从而进一步 论证与SF相联系的outflow 模型。
- arXiv: 11110.3321 (Lopez & Chen)
认为M11得到的相关性可能是选择效应。 在它们的模型中,MgII absorber是通过星系晕产生的,证据是MgII的EW和星系的projection distance成反比。 在这个模型中,如果projection distance 大,测得[OII]的surface density同样偏低,也就造成和MgII的相关 性。对于MgII follow cosmic star formation history, 他们argue MgII absorber follow的是质量晕,从而自然follow cosmic SFH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