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毫秒脉冲星”的版本间差异
跳到导航
跳到搜索
(创建页面,内容为“一般认为毫秒脉冲星是中子星经历吸积演化后的再生脉冲星,自旋周期一般小于10 ms。 *证据:毫秒脉冲星处于银河系核球中...”) |
无编辑摘要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一般认为毫秒脉冲星是中子星经历吸积演化后的再生脉冲星,自旋周期一般小于10 ms。 |
一般认为毫秒脉冲星是中子星经历吸积演化后的再生脉冲星,自旋周期一般小于10 ms。 |
||
*证据:毫秒脉冲星处于银河系核球中,而常规脉冲星分布在银道面附近. |
*证据:毫秒脉冲星处于银河系核球中,而常规脉冲星分布在银道面附近. |
||
*第一颗毫秒脉冲星 |
*第一颗毫秒脉冲星是1982年发现的 |
||
*截止2018年,已经观测到超过300颗毫秒脉冲星 |
*截止2018年,已经观测到超过300颗毫秒脉冲星 |
||
*相比于普通中子星磁 |
*相比于普通中子星磁,毫秒脉冲星的磁场较弱。 |
2018年4月9日 (一) 12:44的版本
一般认为毫秒脉冲星是中子星经历吸积演化后的再生脉冲星,自旋周期一般小于10 ms。
- 证据:毫秒脉冲星处于银河系核球中,而常规脉冲星分布在银道面附近.
- 第一颗毫秒脉冲星是1982年发现的
- 截止2018年,已经观测到超过300颗毫秒脉冲星
- 相比于普通中子星磁,毫秒脉冲星的磁场较弱。